年份:1965
评分:8.3
地区:苏联
播放:57
导演:Yuri Khanyu
编剧:米哈伊尔·罗
旁白是罗姆本人来念的,而给那些庄严集体场景配的微妙语气词和反讽语调足以让本片成为俄式幽默的一个重要样本,应该供俄语系学生在视听说课上学。很多短评说的都是“意识形态色彩太重”云云,其实是没有历史地理解这部电影。事实上本片在苏联文化史上的最大意义就是它戴着苏联意识形态的面具,用伊索式的语言向银幕前的观众揭示了第三帝国体制和苏联体制的同质性(而且观众也确实都看出来了)。尽管罗姆本人可能是个心无旁骛的正统苏维埃人,但主编剧图罗夫斯卡娅(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苏联影史和斯大林主义文艺研究者之一)肯定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我和哈纽京持续半年每天看六个小时的纳粹纪录片,随后说服罗姆来拍,因为在1965年宣传上的相似性实在太显眼了”)。答复举报冰雪皇后昧拾金 2020年12月27日
尼玛我没见过这么幽默的片子!!!罗姆牛逼!!!!!莫扎特的你们可知道 实在配纳粹!!!答复举报昵称 2020年11月22日
8/10。罗姆的理性蒙太奇以静态照片之间的尖锐冲突为剪辑原则,使照片的对应关系运动起来,如莫斯科幸福的母女配上枪声再摇向集中营遇害的母女,画面凝滞若有所思。第四章开始将各国领袖休闲生活和海豹、赛车事故集中剪辑,讽刺政治娱乐化,借兴登堡检阅部队走错方向的影像说明纳粹上台前德国政局的混乱。娱乐效果的解说揭示杀气腾腾的愚民政治,解说词往往重复画面信息创造有力的感情色彩,如希特勒练习手势和演讲的段落交叉叙述,法西斯头子和军官亲手铲土建设军用道路的政治作秀,强调法西斯的厚颜无耻,对比、评论希特勒和讽刺墨索里尼的火炬游行表现普通人被洗脑成野兽。培育优良人种一章将士兵与姑娘嬉戏的镜头转成伐木,集中营的尸体联系上运输鸡肉的车厢把生命变得跟货物一样。大腿舞和选美活动、巨型健美雕塑一系列蒙太奇刻画种族主义的自大狂。答复举报火娃 2020年12月27日